一,西夏作为西北强国,如何被蒙古打残?
我是萨沙,我来回答。
主要还是实力问题。
西夏不具备和蒙古抗衡的实力!
严格来说,西夏同大宋、金国都有实力上的差距。
这是一个大话题,就不铺开说了。
西夏的鼎盛时期,主要是依靠3点:
第一,党项族人骁勇善战的武力。
第二,宋辽战争、宋金战争的有利时机。
第三,初期君主李继迁、李德明、李元昊的卓越政治、军事能力。
客观来说,西夏盘踞的西北地区是非常贫穷的,人口也不多,经济实力非常差。
无论是大宋还是辽国、金国,就综合国力上都比西夏要强的多。
西夏能够建国和生存下来,其实并不算容易。
然而,这三点很快都不具备了。
首先,党项族人由于长达近百年的建国时间,逐步开始腐败、弱化。
尤其党项贵族腐败程度很惊人,贪图安逸享乐,到了最后几十年年战斗力已经很弱了。
西夏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很快。
他们成军初期非常厉害,基本是西夏军队进攻,北宋军队防御都防不住。
但到了北宋灭亡前,就变为北宋进攻,西夏防御,北宋还占领了战略要地横山地区,处于战略优势。
可见,那个时候西夏军队战斗力就已经不行了。
如果不是宋朝重文轻武,早就可以把西夏消灭了,根本轮不到蒙古人来打。
到了西夏末年,面对蒙古大军的进攻,连更强大的金军都撑不住,西夏如何能够挡得住。
其次,战略形式的变化。
西夏其实是在南北朝的辽金和宋之间,获取了一个战略平衡的地位。
西夏成为南北都要笼络的棋子,这样才在夹缝中生存下来。
如果当时中国南北是统一的,西夏根本就不可能生存下来,早就被消灭了。
然而,蒙古崛起以后,由于军事实力太强,金国首先被打的奄奄一息,南北战略 平衡被打破。
西夏被迫受到蒙古操纵,却同金国为敌,两败俱伤,蒙古则渔翁得利。
最后,西夏末代君主才能不足,内斗严重。
以王朝最关键时候的夏襄宗为例,在国家生死关头,夏襄宗还沉湎于酒色之中,整日不理朝政,持续了十多年时间,无异于自我毁灭。
话虽如此,蒙古也花费了四次武力进攻,才消灭了西夏,后者坚持了22年之久。
成吉思汗也是攻打西夏时候战死,蒙古历史说是年老坠马受伤而死,野史说他是被西夏公主咬断阳根导致失血过多而死。
不管是怎么死的,成吉思汗都是死于和西夏作战中。
蒙古在进攻西夏的时候,其实西夏的军事实力已经大不如前,或者说仅仅是在求得生存而已,并不具有强悍的军事实力。
西夏军事实力经过蒙古的三次南侵,已经纳女称臣,失去曾经西北强国的军事地位。
这三次南侵分别是:
1205年,第一次南侵战役。
1207年,第二次南侵战役。
1209年,第三次南侵战役。
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,以追杀乃蛮太子屈出律为借口,开始了第一次南侵。
蒙古大军先行沿着额尔齐斯河进军,顺利抵达力吉思城。成吉思汗虽然此时已经统一了蒙古草原,可对于这些蒙古大军而言,他们并没有攻打城池的机会,城池攻坚战成为了他们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。
习惯了横刀跃马的他们果然遇到了阻碍。
力吉思城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久攻不下,成吉思汗只能下令分兵一边劫掠补充军资,一边南下攻打乞邻古撒城。
两座城池共耗时两个多月,才顺利攻克,可两座城池攻下之后,成吉思汗所统领的大军依旧要面临军资补给的问题,他再度下令在瓜州、沙州、龙州一带疯狂劫掠,随后北上返回了大草原。
这次南侵试探,也让成吉思汗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:
攻城问题。
很明显,攻城战并非是他们的优势,反而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劣势。
1207年,成吉思汗再度挥军南侵西夏。
只不过,这一次的南侵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味。因为成吉思汗将南侵的目标选定为斡罗孩城,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。
斡罗孩城位于西夏和金国的交界地带,成吉思汗此次不仅仅是想要进攻西夏国土,更为重要的是他想要趁此机会对金国进行军事上的试探。值得幸运的是,面对蒙古国的第二次南侵,金国并没有放在心中,也没有主动驰援西夏。
斡罗孩城城中百姓众多,是西夏边境上的重要城镇,成吉思汗在行军路上掳获了不少的西夏子女,提前让他们进城放狠话:
敢有抵抗者,必定屠城。
成吉思汗不明白,他的这番话不仅仅没有瓦解守城军民的信心,反而激化了他们的斗志。横竖都是一死,与其死于蒙古大军的屠刀下,不如拼死反抗,或许还有一线生机。
这一次,蒙古大军再度开始攻城,耗时40多天,终于攻破此城,城中军民被全部屠杀,财物被劫掠一空,随后成吉思汗撤兵北还。
1209年,成吉思汗再度带领大军攻打斡罗孩城,西夏太子李承祯亲自带领五大大军驻守此地,可斡罗孩城经过蒙古军上一次的进攻,早已经破败不堪,几乎被蒙古大军攻之即破,西夏五万大军覆灭。
成吉思汗带领大军直扑克夷门。
克夷门此地是西夏北翼最后的屏藩,西夏共计二十多万大军屯集于此,可谓兵力雄厚。更何况,克夷门因为地处两座山谷之间,右翼黄河水贯通而过,可谓是一座天险城池。
没想到,克夷门守将不幸被俘,克夷门的二十万大军群龙无首,蒙古大军狂飙奔袭,进抵西夏国都中兴府(原名兴庆府)。
面对西夏国都,成吉思汗下令在黄河上游筑坝截流,同时修筑河堤防止黄河水反噬蒙古军营。可是,事情还是出乎意料,黄河决堤三个多月,西夏国都虽然惨遭水灾,蒙古大营也同样被黄河水冲击了一遍。
成吉思汗派遣使者劝降西夏国主李平安,李平安眼看大势已去,纳女称臣。
蒙古三次南侵,彻底打垮了西夏。
此次之后,两国和平十余年,并无兵戈。
西夏是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,它起源于唐,建立于宋,历经十帝,享国189年。在连续击败宋辽两大劲敌之后,进入鼎盛时期。然而在铁木真崛起后,在与蒙古的几次较量中被打的落花流水,最终归于灭亡。其原因有以下三点:
一、内斗不断,导致国力下降。大败宋辽以后李元昊开始骄傲自满,穷奢极欲,荒淫无度。他将儿子妻子纳为自己妃子,激起儿子极度愤怒,结果被用刀削掉鼻子导致流血过多而死。为西夏未来蒙上了浓重阴影。此后,内斗不断,政变频发,母党专权,朝政混乱,社会动荡,国力内耗严重。
二、昏庸君主,频出昏招。在上述情况下,西夏特别需要一位英明君主,但是却却屡立昏君,频出昏招。西夏对辽宋金都是时战时和,使三个国家都对其恨之入骨。他们出尔反尔导致蒙古来袭孤立无援,同时西夏反复无常的做法又进一步惹怒了蒙古。
三、人口稀少,军力式微。作为边陲之国,西夏面积较小,人口稀少,在依附蒙古时期无数西夏人为蒙古作战,人口更加不足,因而人口不到三百万的西夏,虽然号称全民皆兵,但是上有60岁老人下有未成年的小孩,加之粮草不济,城里发生瘟疫,自然不是蒙古人对手。
党项人尊儒重佛,也是念四书五经长大的(虽然是翻译成西夏文版本)。同样面对蒙古入侵,被忠孝节义洗脑的党项人拼死抵抗,最终被灭族。他们的兄弟民族吐蕃因为印度化了,老老实实投降,不仅保存了自己,还参股成了元朝的统治民族呢。
1、党项人的崛起,是因为安史之乱,恒罗斯战败,大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,随后藩镇割据,少数民族军阀趁势而起。这在两晋之后的历史上,太多了。党项人抓住了机会而已。2、西夏立国,是因为澶渊之战后,宋辽对峙,谁也奈何不了谁,有点像美苏冷战。西夏这一点,就成了可以博弈的爆发点。宋太宗赵光义甚至立下“以党项牵制辽国”(用角厮啰牵制党项)的国策,因此在屡战未果之后百般笼络。辽国亦是如此。从李继迁到李元昊,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,因此大做文章。
淳化二年(991)七月,归附于宋,授银州观察使,赐姓名赵保吉。旋又附辽,联结辽军多次袭宋。北宋至道二年(996)三月,伏击宋军辎重,获粮40万石。至道三年(997)十二月,复上表归宋,授夏州刺史、定难军节度使。未几,再次攻宋边地。北宋咸平五年(1002),破灵州(今宁夏灵武西南),改名西平府,定为都城。咸平六年(1003)初,宋遣使议和,割银、夏(今陕西横山西北)等五州与之。十二月,攻吐蕃西凉府(今甘肃武威),吐蕃军伪降突袭,李继迁中箭逃归,不久亡。看看吧,宋辽如此好说话,是软?算是,但也是无奈。好水川一战,未来的韩相公一败涂地,丢掉了北宋最后一支精锐骑兵;而回头,韩相公就当着北宋唯一的军神狄武襄公的面,毫无理由杀了一员猛将。
3、辽人醉心于汉人的文化,醉心于诗词歌赋和孔孟之道。但是西夏,虽有反复,但是坚持自己的传统,抵制汉文化,决心之强,冠绝历史。所以党项人能够以顽强的精神+武力,力抗宋辽的威胁。可以说,党项人,就是古代版以色列。直到遇到更加自立、更加强大到不讲道理的成吉思汗。
所以成吉思汗的所谓霸气,就是你让我艰难,我让你灭族,怎样一个粗暴野蛮啊,可是这样就有很多人崇拜。是的,历史人物应该放到历史中来看待,他能够领导游牧民族建立那么大帝国也是个枭雄。但是,要这样崇拜他的“辉煌、伟大”我不如去拜山顶洞人,不如去拜我们基因意义上的“人类始祖”。其实他的成功某种意义上不如说是野蛮摧毁文明。
初考察的时候被推断为李继迁和李德明的迁葬陵。当然这只是推断。西夏皇帝后三位没有陵墓记载,最后一位被蒙古人把血放干净了,另外两位由于去世的时候正直蒙古军队围城,有说法称他们的陵墓隐藏在陪葬墓里,而陪葬墓里面也确实有几座规格大得离谱。
应该是1902年时候吧,世道那么乱,比这更重要东西的都没法管,谁还顾得了这些东西。俄罗斯探险家深知在中国干事就要打点,然后就给当地的类似于土司还是什么人送礼,投其所好,然后那人就同意了,派了一个向导带俄国人去了黑水城,好像第一次没什么重大发现,第二次偶然间找到了这么个类似于图书馆的佛塔,里面全是藏书,还有一具骷髅,推测是最后的皇后。俄国人快马加鞭把这些发现全部都打包带走,然后就轰动世界。党项人在元代称为唐兀人,一部分随元军迁往内地(如元末名臣余阙),一部分返回甘孜草原故地,大部分留居河西。留居河西的唐兀人,在明代逐渐融入汉族、回族、藏族之中。
总结:以上内容就是扣扣游手游提供的西夏作为西北强国,如何被蒙古打残?详细介绍,大家可以参考一下。